• 搜索位置 标题 全文
  • 匹配度 模糊 精准
  • 排序 相关程度 发布日期
  • 索引号

  • 分 类:

    市政府办公室文件

  • 发布机构:

  • 发文日期:

    2021-04-08

  • 名 称:

    海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海林市旅游产业三年提升行动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

  • 文 号:

    海政办发〔2021〕4号

  • 关键字:

    旅游产业 提升

  • 时效:

海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海林市旅游产业三年提升行动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
作者:  来源:    更新时间:2021年04月09日  浏览量:15411

各镇人民政府,市政府各直属单位:

为把旅游产业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进旅游产业向全景全业全时全民的全域旅游转型升级,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将《海林市旅游产业三年提升行动方案(20212023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对照工作任务要求,全力以赴抓好推进落实,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各项重点工作任务。

 

海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48

 

 

 

海林市旅游产业三年提升行动方案

20212023年)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重要指示精神,践行“两山理论”,推进我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我市“旅游兴市”战略步伐,依据《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整体规划》《牡丹江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结合我市“十四五”规划及“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两山理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旅游强省”的决策部署,实施政府主导、市场化运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把旅游产业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进旅游产业向全景全业全时全民的全域旅游转型升级。

二、基本原则

——全域发展原则。用顶层设计思维统筹全域发展,坚持区域协同联动、局场县一体推进,景区开发、城市升级和乡村建设同步,实施优质品牌引爆、A级景区提升和特色镇村带动发展路径,实现市场一体化、城乡同步化、收益共享化。

——品牌聚焦原则。以“林海雪原”统领“中国雪乡”“威虎山”“东北虎乡”“莲花湖”等旅游品牌,依托生态资源,深挖人文内涵,开发拳头项目,打造精品线路,策划知名节庆和驻场演绎节目,形成十指成拳、集合发力的品牌聚合效应。

——市场化原则。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和市场规律,坚持科学保护下的市场化开发,以资源为依托,项目为载体,加大招商引资,推动创新创业,努力形成龙头企业战略开发、各类主体竞相发展、政府有效监管引导的良性发展态势。

——创新驱动原则。以理念创新为先导,树立由卖资源向卖产品、卖服务、卖创意转变的发展导向,优化监管服务,引进培育人才,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推进智慧旅游发展,努力探索出产品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的新路径。

——融合发展原则。按照“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要求,发挥旅游产业上下衔接、带动力大、吸纳性强的优势,推动与文化、农业、教育、体育、交通、健康、养老等产业主动融合、相互促进,形成旅游与多业融合发展新格局。

三、主要目标

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中国林海雪原红色文化发源承载地、东北森林冰雪生态旅游度假目的地”为目标,实施“增总量、优结构、提质量”三年提升计划(20212023年)。2021年,全面完成旅发大会观摩项目和配套项目建设,打造两个以上的市场“爆点”旅游项目;完成全域旅游和旅游产业规划编制;初步完成景城一体化建设;启动建设一批能够适应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需要的乡村旅游示范项目。完成重点旅游景区和旅游线路交通标识、智慧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2022年,林海雪原、横道河子特色小镇、七里地生态村等一批旅游项目成为我市旅游产业新亮点和重要增长引擎;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旅游发展业态进一步丰富,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加快发展;“林海雪原”旅游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旅游产业拉动经济增长作用进一步增强;“旅游兴市”观念深入人心。2023年,旅游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各大景区和乡村旅游竞相发展,全域旅游格局基本形成;海林—中国“林海雪原”特色旅游城市形象初步形成,旅游品牌省内著名、国内知名;旅游产业发展质量持续提高,综合发展水平位居全省县级市第一,真正成为中国林海雪原红色文化发源承载地、东北森林冰雪生态旅游度假目的地。

——增总量。到2023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超过70亿元,过夜游客年均增长7%以上,旅游接待人次等主要指标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优结构。到2023年,全市文化旅游产业体系更加完备,建立全域旅游规划体系,观光旅游产品特色更加突出,休闲度假产品成为主打,乡村旅游同步发展,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提质量。到2023年,文化旅游品牌创建再有新突破,新增国家5A级旅游景区2家以上,新增国家4A级旅游景区3家以上,新增国家3A级旅游景区4家以上,新增星级宾馆5家、特色民宿200家以上。

四、工作任务

聚焦打造中国“林海雪原”核心品牌,全力实施“1123”提升行动,即:全方位提升海林主城区旅游承载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构建以横道河子镇为核心、“海长雪”和环莲花湖旅游带为两翼的“一核两带”旅游产业发展格局,提升白色冰雪游、红色经典游、绿色生态游“三色海林”旅游城市形象,升级旅游景区、创新旅游营销、优化旅游环境、推进多业融合,加快推动旅游产业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跨越。

(一)实施城市功能提升工程

依托海林市生态资源和文化底蕴,聚合主城区人口、区位、产业、服务优势,以项目建设为牵动,以优化服务为保障,升级城乡道路交通、完善涉旅设施功能,“中国天然氧吧”城市,构筑“景城一体”发展模式,筑牢旅游产业发展基础,打造牡丹江市“后花园”和“会客厅”,带动全市全域旅游加速发展。

1. 完善主城区旅游服务功能。谋划建设城市客运枢纽、城市外环路,推进旅游咨询服务中心、集散中心和旅游文创纪念品店建设。增加市内星级厕所和旅游公厕,完善市内旅游交通、指示标识,设立车站、宾馆旅游展示区,建设城市自行车道,推进旅游便利化。建设旅游定点餐饮饭店及特色民宿,打造休闲娱乐商圈,延长消费链条,提高旅游接待能力。结合国家5G网络建设,实施网络信息全覆盖,依托智慧旅游平台、手机APP搭建海林导游服务系统,打造智慧景区、智慧旅游。

2. 增加市内精品游览项目。谋划推进东山公园、城市综合博物馆、火车站前历史文化街区和老二团遗址保护开发等一批城市新景观建设,积极盘活皇家御园项目,提升杨子荣纪念馆等现有景区服务功能。积极打造开发区工业旅游试点、示范园区,开展园区观光、工业研学活动。利用海林烟厂现有厂区,谋划建设文化创业产业园区。改造白头山美食一条街等特色餐饮集合区。打造服务特色、品味独特的美食、住宿、娱乐等服务场所,每年建立10个以上的“文化小馆”。谋划建设斗银河景观带、文化体育运动中心,发展“夜游”经济,丰富城市旅游业态。

3. 实施城市环境整体提升工程。按照“景城一体化标准”,以牡海沿线、海烟大道、子荣街、人民大街及高铁站、火车站为重点,大力整治市容秩序,强力依法拆违,改造全市老旧小区,整修雪原公园等公园广场,新建公交站场,修缮新建公交站亭,设置停车泊位,打造海烟路、子荣街景观示范街,树立整洁、有序、文明的城市形象。引进战略投资者或合作伙伴,开展关键片区、节点位置的棚户区改造,打造优美宜居的城市环境。

4. 建立全域旅游交通体系。通过向上争取、地方配套等方式,2021年重点建设罗勒密至柴河、虎峰岭至柴河、横道河子至大石沟林场、新兴至海源、二道至钓鱼台等16条旅游公路,三年内建设横山(横道河子镇至山市镇)、横三(横道河子镇至三十五林场)、柴莲(柴河镇至莲花湖)等旅游公路,初步形成全域旅游交通环线,实现重要旅游景区间高质量互联互通。开通城景通、景景通旅游班车,实现城市与我市主要景区的交通通达。

(二)高标准推进景区景点建设

围绕“一核(横道河子镇)两带(海长雪旅游观光带、环莲花湖旅游观光带)”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现有旅游项目水平、开发建设特色新项目。

1. 建设以横道河子为核心的林海雪原旅游集合区。以横道河子镇、夹皮沟国家森林公园为核心,依托优良的生态环境,深入挖掘林海雪原、中东铁路、东北民俗风情等文化底蕴,建设“冰雪旅游、生态观光、康养度假、民俗风情体验”为主题的国内外知名的林海雪原旅游集合区。丰富“林海雪原”品牌内涵。突出“林海雪原”生态和文化元素,开发建设林海雪原项目,策划实施和市场化运营大型半实景剧《林海雪原》。深入谋划推进佛手山公园、清凉谷景区和夹皮沟栈道开发建设。注册“穿林海、跨雪原”等一批带有浓郁地方文化历史特色的商标标识,塑造推广“雪妮”“虎娃”等一批林海雪原IP。打造一批游客参观体验网红打卡地(点),使中国海林真正成为林海雪原旅游标志品牌。精心打造横道河子小镇。突出俄罗斯风情和中东铁路等当地文化特色,促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新建东正教堂婚拍基地、横道河子在地文化体验馆、文创产品展示体验形象店、酒博物馆等在地文化展示体验集群。高标准规划定位和完善中东铁路博物馆、龙台基地、国际油画村、“八里地”油画基地建设。丰富旅游经营业态,增加俄式民宿、餐饮、购物等特色旅游元素,完善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公厕、旅游标识导览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邮政路、学宇路、环城路、市集等四条特色街区,建成小镇漫游系统,以点扩面逐步实现核心区域的全封闭运营。改造升级东北虎林园。以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为目标,实施园区整体改造提升工程,高标准建设游客中心和景区大门,扩建停车场,完善配套服务功能。建设东北虎科普馆,完善提升灵长类动物园区和小动物园区,开发东北虎研学旅游产品及活动,丰富东北虎系列文创产品,引入驻场表演节目,丰富景区观光和经营业态,增加中国虎乡的文化魅力。创建北方知名影视基地。建设林海雪原文创影视观光产业园区,整体规划威虎山影视城园区功能布局,修缮景区道路、建筑,建设高标准剧照馆和观影院,进一步丰富景区业态,扩大经营范围,提升配套服务水平,创建国家4A级景区。开展招商合作,植入《智取威虎山》情景戏剧,增强游客参与感、体验感。开展“南有横店、北有横道”品牌宣传,打造我国北方知名的影视基地。提升威虎山冰雪风情度假区。以我省东南部地区会员制高端滑雪场为定位,增加冰雪旅游项目,提升服务品质。改造原俄罗斯风情园滑雪场、酒店、民宿,新建综合性游客中心,整体提高服务接待能力。开发建设日月湖夏季营地和林海乐园,推出夏季俄式特色避暑度假、森林休闲康养项目,建设“四季皆宜”“小而精”的特色景区。打造大石沟(南旺沟)生态康养度假区。按照休闲、康养、冰雪、娱乐规划定位,突出森林温泉理疗、北药养生特色,发挥原有基础和资源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寻找合作伙伴,以市场化运作模式对景区进行建设升级,打造我省“森林中的中药养生小镇”。建设七里地生态村。以创建国家4A级景区为目标,按照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乡村旅游示范村标准,实施整村规划,整体推进街区和农户庭院改造。完善党史馆、民俗体验馆建设,提升展馆展陈内涵。完善提升金沟水街设施,开发山野乐园、田野乐园项目,丰富游览体验,提高消费水平。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教育研学活动,打造我省知名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和红色美丽村庄。

2. 建设“海长雪”旅游观光带。挖掘海浪河、海长旅游公路沿河沿线的森林冰雪、历史文化、民俗生态等旅游资源优势,发挥“中国雪乡”“宁古塔”品牌影响力,建设“大雪乡”旅游集合区、宁古塔文化展示基地、全省最大的水上游乐园,打造全省知名的海长雪观光体验、休闲度假旅游线路。构建“海浪河”乡村旅游带。景区带动、镇村发展相结合,谋划建设新民河农业观光带,改造升级新合(新兴屯)朝鲜族特色村,盘活新安镇新安村、中和村和山市镇锦山村等朝鲜族闲置房屋,建设朝鲜族特色民宿餐饮和民俗体验项目,发展朝鲜民族特色乡村游。推动亿龙风情园复建开园,实施欢乐谷景区转型发展,打造采摘体验、农业观光、自驾休闲等功能的田园综合体。盘活火龙沟生态康养项目,打造牡丹江地区生态河谷风情特色的康养度假基地。推进山市镇中药特色小镇建设与旅游开发紧密结合,推进观赏性中草药种植,完善各类观光园、采摘园、体验园基础配套和服务设施。建设笔架山集生态旅游观光、中草药种植观赏、农垦文化展示为一体的旅游小镇。建设完善海林农场集现代农业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欧式风情旅游小镇。推进宁古塔文化保护开发。启动宁古塔将军遗址保护规划实施,推进宁古塔旧城遗址考古挖掘和宁古塔遗址考古公园建设。整合社会资源,建设宁古塔文化陈列馆。挖掘哈达村、龙头山屯满族文化内涵,申请全省满族特色村寨,复建宁古塔仿古街区,建设我省东南部地区满族文化示范村。建设“大雪乡”旅游集合区。突出“中国雪乡,世界共享”品牌形象,完成“雪乡故里”实景演出项目建设,推广雪乡夏季研学游、自驾游项目,开发太平沟原始林景区森林探险、海浪河源头溯溪、平顶山登山等生态游,建设中国雪乡研学实践营地,提升餐饮民宿业态水平,创建国家5A级景区。

3. 建设环莲花湖旅游观光带。依托百里长湖生态和文化优势,按照保护优先、有序开发原则,丰富环莲花湖旅游业态,打造全省知名的生态观光景区、水上运动基地、度假养生湖泊。完善小九寨景区森林生态游。依托威虎山国家森林公园,发展森林康养旅游。推动小九寨景区战略升级,加强景区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升级水上乐园、玻璃栈道、原始森林探险等景观,增强游客参与感和体验感;建设威虎山小九寨景区演出场馆,打造当地文化特色浓郁的精品演出节目。以红升林场、二道林场为重点,建设一批休闲度假特色民宿,打造观光与度假相结合的森林生态旅游景区。创新沿湖观光体验游。穿连各大湖湾和景区景点,设计推出近、中、远途湖区游览线路和红色文化等特色主题线路,打造东北知名湖泊旅游景区。提升莲花湖景区游览接待能力,完善月亮湾景区沿湖栈道游览、龙头山观赏等项目。结合乡村振兴和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建设二道镇三站村种养殖服务观赏园、二道镇神龟山景区种植园,打造群力村滨湖康养度假示范村。完善三道镇国家水上运动中心配套设施,招引市场主体推进三道水上运动小镇建设。尝试借助低空飞行器等现代化交通观光工具,利用水利水电资源设施开发莲花湖和荒沟电站水电观光游。加快开发冰雪民俗游。支持鼓励沿湖村(镇)开发莲花湖冬捕、冬钓、汽车拉力赛等冰上游乐和赛事项目,打造原生态冰雪旅游一品村(镇)。科学谋划威虎山雪村市场定位,复原东北林区冬季生产、生活和游戏场景,建设雪堡、雪屋等体验项目,提升现有滑雪场、雪地摩托等冰雪游乐项目,培育网红打卡点,打造我省东北冰雪民俗旅游目的地。

(三)创新开展旅游营销宣传

通过开展旅游宣传、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不断提升海林旅游品牌知名度。

1. 开展海林旅游整体形象宣传。聚焦“林海雪原”“中国雪乡”“威虎山”等地域标志、旅游IP,制定城市旅游营销计划,全方位宣传景点景区。依托《智取威虎山》经典唱段,吸引网红、旅游大V观光体验、直播推介。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借助景区、高铁站、火车站、专营店等平台载体,传播海林旅游文化。依托厚重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做大做强黑龙江智麓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积极创作研发全品类文化创意旅游产品。组织开展省内外“大篷车”宣传促销,开拓客源地市场。举办国际油画创作大赛、威虎山越野挑战赛等节庆和赛事活动,提升旅游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

2. 策划推出精品旅游线路和产品。整合全市旅游资源,运用市场化机制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和产品。推出横道河子二日游,将七里地生态村、横道河子俄罗斯老街、威虎山影视城、东北虎林园、林海雪山项目整体打包,建立统一定价和运营机制,探索实行旅游联票制一卡通,最大化挖掘市场价值。借助黑吉两省旅游走廊优势,将横道河子融入哈—亚(雪)—横(道河子)—镜(泊湖)—长(白山)旅游路线中,打造沿线重要节点景区。开通五常凤凰山—中国雪乡—太平沟原始林景区—镜泊湖北门夏季旅游线路;打造杨子荣烈士陵园、夹皮沟栈道、杨子荣剿匪地和牺牲地林海雪原“红色经典走廊”。

(四)全面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发挥好旅游管理机制体制规范、提升作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保障体系建设,构建保障措施有力的旅游发展环境。

1. 优化土地利用政策。积极争取跨省耕地占补平衡试点市。制定我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发展规划时充分考虑旅游项目、设施的空间布局和建设用地需求,鼓励旅游项目建设使用国有荒地、荒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旅游配套的公益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可以划拨方式提供。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形式,与其它单位、个人共同开办旅游企业。

2. 丰富旅游产业发展资金渠道。财政积极协调相关单位和部门,采取资本注入等有效方式,加大扶持力度,做大做强横道河子文商旅公司。全市各部门按照“+旅游”工作思路,积极向上争取涉旅资金,助力本行业“产业+旅游”发展。发挥生态旅游招商专班主体作用,制定产业招商图谱,积极开展定点定向招商活动,促进旅游大企业、大项目、大资金落地,为旅游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积极发挥横道河子文商旅公司平台作用,采取合资、合作、引联等多种办法,吸引更多企业投资旅游项目。

3. 强化人才培训工作。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行动,以出租车司机,酒店、餐饮、景区服务人员,旅行社导游员、景区讲解员等旅游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为重点,开展涉旅重点行业服务标准化培训,全面提升我市涉旅行业服务意识和水平,优化旅游发展软环境。积极与省旅游技术学院等大专院校合作,组织开展针对文旅企业中高层人员的专业培训,造就高素质的企业管理人才队伍。开展从业人员资质培训,做到关键岗位全部持证上岗。

(五)推进旅游与产业、行业融合发展

1. 加快全域旅游建设管理机制融合。高质量编制《海林市全域旅游规划》《海林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整合包括森工、农垦、铁路等驻市企业在内的全域旅游资源,整体谋划定位布局,突出重点优先发展,区域联动集群提升。发挥海林市旅游联席会议制度、雪乡管委会作用,定期研究解决问题、堵点。建立旅游政法联勤机制,成立横道河子旅游公安分局,及时妥善处理旅游矛盾纠纷,完善我市旅游投诉处理和服务质量监督机制、行业自律规则。

2. 加快旅游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要围绕促进三产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将旅游项目谋划、产品开发融入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全链条,实现“产业+旅游”的裂变增值。各村(镇)结合民族民俗、文化历史、生态观光、休闲采摘、观赏体验等本地特色旅游要素,因地制宜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品,建设乡村旅游试点村(镇)。重点谋划建设一批特色农业采摘园、观赏园、非遗展示形象店、农产品加工体验店,大力发展乡村特色农家乐和特色民宿,试点建设一批具有鲜明特色、业态相对集中的餐饮住宿、民俗文创、本土特产主题市集街区。要以全域旅游干线节点、旅游资源富集镇的村为重点,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和美丽庭院示范创建活动,深入推进村内道路边沟硬化、村级广场美化和室内厕所改造等人居环境整治,打造我省乡村振兴的“海林样板”。

3. 加快“行业+旅游”融合发展。推进“文化体育+”模式,做大做强文化、体育类节庆赛事活动。坚持开展好林海雪原旅游文化节、全国青少年冰雪运动大赛等一批具有较强区域影响力的主题活动,吸引各类文化体育专业团组、行业协会、爱好者来海林举办活动、参与赛事,带动旅游产业发展;推进“教育+”模式,大力开展红色主题教育和红色研学旅游。以学校为重点创建教育基地,开展中小学红色经典唱段进校园、红色英雄故事进课堂活动,激发广大市民英雄城市主人翁意识;推进全省抗联党性教育基地品牌建设,完善提升横道河子、七里地、杨子荣烈士陵园现场教学点,加快建设新安镇烈士陵园、柴河东山抗联密营地等现场教学点,谋划建设“牡丹江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建设,开发“东北抗联教育精品线路”,提升红色教育基地品质;推进“卫生健康养老+”模式,促进健康养老服务与旅游深度融合。利用我市三大国家级森林公园良好的自然生态优势和黄芪、五味子、平贝等中草药资源优势,积极谋划负氧离子森林浴、中草药温泉浴等休闲康养项目,大力开展中医药观光游和中医药文化体验游。在条件适宜的单位和地区积极开展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和示范项目建设。放大中医院针灸、推拿等康复理疗优势,积极发展特色康复医疗养生项目,开展特色康复医疗养生服务。采取市场化手段招引特色医养结合医疗机构,加强康复理疗师、护理员、健康管理师等人才培养,提高健康旅游行业服务水平。

五、保障措施

(一)落实工作责任。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海林市旅游产业三年提升行动领导小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三年提升计划实施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高质高效完成建设任务。各行业主管部门、属地党委政府、项目责任主体各司其职,按照职能分工,全力推进、高效落实。

(二)健全政策保障。市政府要配套一定比例文化旅游发展资金,并形成逐年增长机制。文旅局要积极争取中央和省文化旅游专项资金,推动实施一批文化旅游重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相关部门要积极开展向上争取,助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三)严格考核监督。建立健全督查和考核机制,将旅游产业发展纳入市目标管理考评范围,按年度建立工作清单,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的重要内容。坚持问题导向,紧盯关键环节,加强督导检查,促进工作落实。

(四)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各类媒体资源,开辟专题专栏,广泛开展文化旅游三年提升计划的宣传工作,围绕目标任务、重点举措、激励政策等进行深度解读,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推动形成层层抓落实、人人都出力的火热场面。

 

附件:1. 海林市旅游产业三年提升行动方案(2021年)任务分解表

2. 海林市旅游产业三年提升行动方案(20212023任务分解表